找到相关内容9098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范古农答:地狱诸鬼王狱卒以及恶兽等,是否因各自之罪业得受此身。其施痛苦于人,其本身亦有罪否。

    问:地狱诸鬼王狱卒以及恶兽等,是否因各自之罪业得受此身。其施痛苦于人,其本身亦有罪否。   范古农答:小乘经说,有实狱王卒自己亦要受苦,如阎罗王每日要受汤镬之苦。在大乘经说,皆是地狱众生心识所现,是一种幻化者也。

    范古农

    |范古农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8032012641.html
  • 梵网经菩萨戒略注[十]:背大向小戒

    第八背大向小戒 佛教有大小二乘,两者比较,大乘难行,小乘易达,菩萨心欲舍大趣小,名为背。 背大乘,言非佛说,罪亦重,为何是轻垢?乃因心背而口未宣扬,若口出谤声,属第十重。 ... 有些小乘国家,但看阿含九部经,忽略大乘十二部经,言大乘非佛说。 而受持二乘声闻外道恶见,一切禁戒,邪见经律者,犯轻垢罪。 声闻者,闻佛音声而悟道,只证阿罗汉果,未见佛性,在佛性...

    圣一法师讲述

    |菩萨戒|戒律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9/11103288854.html
  • 赵朴初答:世界佛经是否可以按照语文分为三大系?

      赵朴初答:三大系的划分,是合乎实际情况的,现在佛教界都承认三大系的说法。一般说来,南方国家斯里兰卡、缅甸、柬埔寨、老挝、印度、巴基斯坦、泰国和我国云南省傣、崩龙、布朗等民族的佛教属于巴利语系,是小乘佛教。比较精确的说,应当称为上座部佛教(Theravqda他们自称的派名) 。大小乘过去一直有宗派争执,近来渐有融合的倾向。为了加强各国佛教徒和人民的团结和互相尊重,有许多人主张不再用大小乘...

    赵朴初

    佛教常识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7/21513310719.html
  • 月溪禅师答:有一人来问我念佛的净土法门,是修顿教、是修惭教?

      问:有一人来问我念佛的净土法门,是修顿教、是修惭教?是修大乘、是修中乘、是修小乘?我答云:念佛的净土法门,不是修顿教,不是修渐教,不是修大乘,不是修中乘,不是修小乘,念佛净土法门是教我们修到净土的一股路,到了净土,如念阿弥陀佛到了西方净土,见佛后,闻说修的法门,然后再修明心见性的法门,如顿教、渐教、大乘、中乘、小乘,随修一法,或由小到大,或由渐入顿,如念药师佛到了东方净土,见佛后,闻法修行,...

    月溪禅师

    月溪禅师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3520110949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精神统一与禅定有何差别?

      如本法师答:精神统一能得到身心的舒适,血液循环更舒畅,精神轻松,内心轻安,神识月朗化,组织力强,记忆增高,精神统一,大体上,是世间一般人集中精神的法则。   禅定(梵语dhyana)的种类,依佛法而论之,则有三种禅:小乘禅、出世间禅、出世间上上禅。   一、小乘禅:修五停心观、四念处观、八背舍、十一切处等,皆属小乘禅。   二、出世间禅:修次第三观,先从假入空,次从空入假,后乃双离空假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3184412415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禅波罗蜜有三种,何等为三?

      如本法师答:所谓小乘禅、出世间禅、出世间上上禅,是名三种禅。   小乘禅:譬如五停心观、四念处(梵语catvarismrty-upasthanani)观、八背舍、十遍处等之禅法,皆属小乘禅,这是二乘行者所证。   出世间禅:倘若修次第三观,先从假入空,次从空出假,后乃双离空假,入中道第一义(梵语paramartha-satya)观,是名出世间禅,这是菩萨所证之境界。   出世间上上禅: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0501912898.html
  • 惟贤法师答:什么叫教理行果?

    惟贤法师答:教理行果是佛经的整体内容。教就是指大乘教、小乘教,所有佛的教法,都叫教。 理呢,就是说明这个教的内容、它的道理,如《阿含经》是小乘教,理就是四谛。唯识法相的经典是华严六经,这是大乘教、唯识法相教,内容就是五法三自性,八识二无我。般若是大乘经、大乘教,理就是讲空、缘起性空。 行就是说结合实际行动来行,基本的行就是戒定慧,不管小乘大乘都有戒定慧,只是其境界不同。 果是经过行以后,...

    惟贤法师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12/16134794798.html
  • 阿艾石窟,深隐千年的极乐世界

    环境,这对修行的小乘教僧众而言,既能苦其心性,又无饮水之忧,栖隐山林也就不足为怪。   现今已发现的石窟600余座,但这并不是全部,因为石窟分布极广,可以说是无山不窟。我时常见到山崖上凋敝的洞窟,这些洞窟有时被我临时用作歇脚之处,也许就是这个缘故,我对小乘教派的僧众情有独钟。   佛教盛行于龟兹是有历史渊源的,昔日的龟兹国不仅因为处在东、西方往来的交通路口,也是一个人文思想汇聚交流的地方。公元...

    佚名

    |石窟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6/06/1210424419.html
  • 三藏

    、《相应阿含》,是名修妒路藏”,集“八十部作毗尼藏”,集阿毗昙藏,大众定为佛说。这是特指小乘三藏,总称声闻藏。亦说在大迦叶结集三藏不远处的界外,别有结集三藏及杂藏、禁咒藏为五藏,此称大众部结集。  由于众生有上下钝利之根的不同,故佛说大小乘之法义如是则有大乘三藏和小乘三藏之别,称声闻藏和菩萨藏。《大智度论》卷一百:“摩诃衍经,佛灭度后,文殊尸利弥勒诸大菩萨将阿难集是摩诃衍”,“名大修多罗”,“以经...

    任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71039811.html
  • 大小二乘间差别的要点

     小乘与大乘  3.可从宗派与道两方面来区分“小乘”与“大乘”。  4.一个行人可以是持大乘宗见而住小乘道者,如往昔的大阿罗汉。故此有人能持大乘宗见而暂时不能生大乘道。  5.小乘二宗(毗婆娑与经部)...为究竟。  7.小乘与大乘与二大乘之间的差异须从所至之乘(果)与或所用之乘(方便、智慧等)两方面寻求。  8.自心堪能熏修等本质使方便与智慧无边增长成为可能。  9.小乘与大乘之间的差异在于所至之乘(...

    李胜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91542143.html